目录
专题报道
模拟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的影响马慧君;张雅坤;许文欢;葛之葳;阮宏华;1-6
模拟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宋蕾;林尤伟;金光泽;7-12
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土壤氮矿化特征赵文君;崔迎春;吴鹏;刘延惠;丁访军;侯贻菊;舒德远;13-17
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对生长季动态的响应孙雪;韩冬雪;刘岩;冯富娟;隋心;18-26
甘肃兴隆山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动态魏强;凌雷;柴春山;陶继新;李国林;张广忠;王多锋;戚建莉;薛睿;27-34
研究论文
生态因子对美丽箬竹盆栽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高贵宾;钟浩;潘雁红;吴良如;吴志庄;温星;35-41
矢竹地下茎转录组测序及节间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分析魏强;丁雨龙;42-48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模拟吕国屏;廖承锐;徐雁南;张婷;李海东;49-56
基于遥感的城市化进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王璟睿;张玲玲;李明诗;沈文娟;57-64
基于RGB-NDVI图像的桉树人工林区森林覆盖变化年度监测周梅;李春干;代华兵;65-71
林窗尺度对侧柏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费菲;肖文娅;刁娇娇;管云云;关庆伟;72-78
基于广义代数差分法的杉木人工林地位指数模型曹元帅;孙玉军;79-84
水热因子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轮指数和植被指数的影响汪亮亮;叶茂;高生峰;苟晓霞;徐俏;张同刚;85-91
复合养殖对柑橘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舒正悦;王景燕;龚伟;吕向楠;闫思宇;蔡煜;赵昌平;92-98
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建构策略熊星;唐晓岚;刘澜;张坚林;王军围;李传文;徐佳麒;99-106
环境温度对活立木内部含水率变化的影响王玉婷;徐华东;周涵婷;曹延珺;吉莉;107-113
复合型保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石燕军;朱丽珺;张金池;李坤;徐旭昇;114-120
海淤建筑废料混合轻质土的配比优化赵晓晴;赵尘;张振东;宗钟凌;李明东;121-127
秸秆长度对黑土力学特征的影响林琳;张程程;王恩姮;128-134
皮层对皮-芯结构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黄润州;梅长彤;徐信武;冒海燕;WU Qinglin;戴翔;135-140
沙柳液化产物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研究周宇;韩望;袁大伟;安珍;141-146
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杨木的强度和耐光色牢度王雪玉;吕文华;147-151
综合评述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分泌蛋白及CAZymes的研究进展韩长志;许僖;152-160
风蚀荒漠化地区土壤质量演变研究进展刘昀东;高广磊;丁国栋;龙爱华;赵媛媛;161-168
研究简报
一株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SH16解磷特性的测定尹小嫚;谈家金;方爱琴;169-174
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的病原研究黄麟;杨济云;李秋成;张雅;叶建仁;175-179
城市道路绿化对行车视线诱导的植物合理种植间距唐桂兰;游良旺;芦建国;180-184
基于遥感数据的常州市热岛效应分析武文昊;王新杰;黄瑞芬;185-190
完全淹水解除后‘中山杉407’生长及光合特性的恢复华建峰;韩路弯;王芝权;施钦;殷云龙;191-196
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丁少净;钟秋平;袁婷婷;曹林青;晏巢;袁雅琪;张训华;林建萍;197-20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203